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月,我们走了两万余公里!只为见到她,记录她

北京日报
2024-10-02

不到长城非好汉!

想当好汉,不能只到长城打个卡,而是要亲手触摸它,感受长城砖上留有的历史沧桑与温度;要到长城人家坐一坐,看看非遗匠人指间流淌的历久弥新的绝活儿;要走进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万里长城一片土”,回望秦皇汉武的万里烽烟;要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巅的烽火台,眺望长河、村落,看巨大的发电风车排成阵列……

山西长城广武月亮门。本报记者 邓伟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里有长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连着长城。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在我们胸中激荡,凝聚成一种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的民族精神,并以长城冠名——“长城精神”。

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发起40周年之际,北京日报社再次发出“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的倡议,携手长城沿线14家省级党报,启动“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活动。历时两个多月,行程2万余公里,采访团队东至吉林通化市,西至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乡亲们回信的重要精神,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长城,书写热气腾腾的中国故事。

张家口大境门“大好河山”牌匾。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寻脉中华

长城是中国脊梁,是一部书写了2000余年的史诗,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回望和思考的来时路。

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这样的评价: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以及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证,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

此时,“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倡议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这场1984年由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联合原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首都单位发起的社会赞助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社会集资修长城的先例。

八达岭长城景色壮丽。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大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长城为代表的文物古建也迎来了百年不遇的修缮良机。

一场世界范围内捐款捐物修长城的热潮掀起。义捐、义卖、义演……海内外中华儿女积极参与,慷慨解囊。邓小平、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欣然为活动题词。

当时的海淀区羊坊店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集体捐出13.5元零花钱,捐款随附的信中写道:“哪一个民族不爱自己的祖国呢?就连海外侨胞也积极响应,甚至外国人也参加这一活动。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到1994年,全国累计收到海内外修复长城赞助款6000余万元,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等14处重点地段逐一祛病。

巨龙是无数人惦念的乡愁,也逐渐成为各地最亮眼的文旅名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对大家积极参与长城保护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今年6月初,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展40周年之际,北京日报社面向社会发出“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倡议,组建70余人的骨干报道团队,与长城沿线14家省级党报共同启动“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活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采访团向山而行,与海相遇,从肥沃的黑土地,到大漠孤烟的塞北,不断与长城邂逅、重逢。

嘉峪关外回望关城。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在面朝大海的山海关,一家三代都是“长城人”的郭泽民古稀之年坚持巡护长城;北京密云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开设的“探访家乡长城”文化实践课上,小学生齐子默说:“我们要守护好家乡的长城,传承好长城文化”;在新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里,82岁的白旭晨驻足凝望展出的黑白老照片,他说,“40年前,我们就是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捐款,修缮了黄崖关长城”;祁连山顶终年不化的雪,垂眸注视着汉明长城蜿蜒在古丝绸之路上,持节的张骞、取经的玄奘、远道而来的马可·波罗和扶榇西征的左宗棠——4位丝路旅人的雕塑成了游客热门打卡点……

跨过两万余公里山与川,沿着长城,我们看到了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国生机勃勃,看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与美好期待,从中,我们汲取着不竭的前行力量。

守护文脉

沿着长城看中国,一处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恰似这篇乐章上跳动的音符。长城点多线长,保护难度大。通过这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各地的特色实践,有助于形成更强大的合力。这种中国智慧,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这座大公园要建成什么样?长城沿线城市、村镇正在作答。一路上,采访团不停发出长城保护“还可以这样”的赞叹。

河北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专班副主任刘瑞特意带采访团爬上博物馆3楼,参观一扇巨大的落地窗。透过这个“取景框”,长城与远山近翠同框。他一语中的:“长城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是长城本体,它就在这儿。”

北京每年统筹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约1亿元,持续推动长城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最近20年,箭扣长城修缮项目负责人程永茂出镜频率越来越高,他的形象却一成不变——戴着安全帽,裤腿儿上经常蹭着灰。他笑着说:“嗨,大家都是来看长城是怎么修缮保护的,不在乎我的样子。”

他亲眼见证了北京长城保护从被动抢救到主动预防,再到研究性修缮的理念转变。这种“修缮、考古、研究”并重的北京经验正在全国推广。吉林、山东、河南……长城考古同步推进,一抔土、一块砖,以微毫重现盛大。

保护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种挑战。古老的长城,赋予了今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

2024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交流活动6月在陕西榆林举办。这里的长城保护有个“衍生工程”——治沙。采访团的笔记本上记着两组对比鲜明的数字:1949年,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2024年,榆林林木覆盖率达33%,1500公里长城在陕北高原上巍然屹立。

陕西榆林“绿海”。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G204国道拓宽改造工程遇到了山东的齐长城,从计划中的铲平开挖改成修隧道,多花了4亿元,工期延长一年有余。施工人员说:“2000多年前,李斯劝秦始皇勿攻占,留下了齐长城。2000多年后,我们来保护齐长城,都是缘分。”

很多普通村民,为了长城甘愿奉献。

山西、山东、黑龙江,多地的长城被郁郁葱葱描了一道绿边,隔着老远才是农田。齐齐哈尔碾子山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霍振兴告诉记者,长城脚下的土壤最肥,有了保护意识后,大家都退了耕地,种上了可以涵养水土的树木。

北京延庆八达岭石峡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说:“早年间,大家上山捡长城砖给自己家盖房,现在谁家翻新房子,都主动归还长城砖。”

山东齐长城遗址城子段巡护员韦中村就住在长城脚下,他说:“小时候经常来这块山头上玩,以为这些都只是山上的石头,后来才知道是文物,经常有文物部门的人来给我们讲要保护,现在大家都可自觉了。”

没有豪言壮举,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人类奇迹由此续写。

新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十四五”时期,11个项目有序推进;内蒙古清水河县好汉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7月1日开园试运营;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数字监测平台、数字档案库陆续建成,古老的长城站上云端……

一路上,采访报道团队全方位记录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进展,留存下长城保护背后的动人故事。

千年之诺

长城为证,途有好伴。6月初,北京日报等单位“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的倡议刚刚发出,长城沿线14家省级党报就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一起去看看我家乡的长城,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同心去了吗?灵武呢?”“齐长城途经19个县市区,各有特色”“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马上开始了,你们快点来吧”……

天津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本报记者 甘南摄

行程满满当当。自行车赛、音乐节,还有国际文化节,长城脚下的精彩生生不息;长城民宿,从一家火,到家家火……

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里,长城两边,家乡巨变,产业兴旺、景美人和,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时不常会闯入镜头露一小脸儿。

在山中独行了千百年的长城,如今处处有舞台,处处是精彩,彰显中国自信开放的大国气度。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得是生活在长城脚下的人们。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亿万人民力量,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一路上,响应“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倡议的人越来越多。

到长城周边收集老腔和老故事的年轻人,勇于尝试直播带货的老乡,还有带着资金和项目的投资人,争相在“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的旗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长城,让大家的生活更有奔头儿。

长城沿线的文旅部门负责人也来了,他们用家乡话讲出“我家长城不一样”,邀请天下宾朋来中国长城看一看。

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师生响应倡议,开展“沿着长城看中华”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大学生林雅楠说:“我们用镜头捕捉时光遗痕,用心感受砖石背后的故事。这次活动激发了我们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民族大学调研团队赴内蒙古固阳秦长城

长城“网红”也不甘落后,共同推动长城长红。一脸络腮胡、身披甲胄的嘉峪关关长李森是其中一位。他暂时放下手中给游客的“通关文牒”,对着采访团的镜头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全国人都看到嘉峪关的雄壮!”

巧的是,这一幕被游客随手拍下来,分享到微博上,引来更多网友点赞。

这些爱长城、兴中华的暖心举动,被采访团记录下来,在“纸端”和“指端”传递。

这次大型采访活动,15家省级党报牵头,长城沿线主流媒体共推出超过1000篇文字和图片报道,还有海报、H5、动图等融媒体产品,共谱一曲新时代的“长城谣”。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大众日报、宁夏日报等多地党报共同制作《超燃混剪!有一种美叫作“长城与日出日落同框”》,带领万千观众乘风万里看山河。全国数百家媒体和文旅单位通过官微转发联动。

《瞰长城——感受穿越时空40小时慢直播》《一眼看遍长城内外》《“长城之父”——最老的长城之一!这里的古村落有了新时尚》……数十场直播和微博连麦,串成一部长城“纪录片”,吸引千万粉丝催更。

北京日报还精心打造“抓大鹅”齐心护长城专项特别活动,吸引超4亿网友参与。手机屏幕上,长城鹅、烽火鹅、山海关鹅、嘉峪关鹅、小兵鹅、护城鹅、商贾鹅、孟姜女鹅,带玩家了解长城知识,践行长城精神。双语版本“齐心护长城”小游戏亮相海外游戏平台,广邀世界友人爬长城、读中国。


长城的“朋友圈”越来越大。15面队旗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一个都是“爱我长城 兴我中华”的庄重承诺。

在八达岭长城,世界各地的游客了解活动始末后,呼啦一下围上来签名,纷纷表示要加入保护长城的行列。志愿保护长城30余年的英国人威廉·林赛招呼妻子、儿子一起签名,他说:“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甘肃长城附近的设施大棚里,广西的火龙果、海南的百香果、台湾的桑葚长势喜人。从事南果北种14年的王亚东在旗子上郑重签下名字,他说:“小康‘千年梦想’已经实现了,长城精神激励我不断前进。”

在齐长城考古发掘现场,年轻的女考古队员笑问:“我能不能替今天休息的同事也签上名字?传承长城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长城,永远矗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



北京篇:

北京之北,一个三面有古长城的小村

长城,有魔法


天津篇:

一关望万里!这是最酷的长城

长城是什么颜色的?你绝对想不到


河北篇:

中国唯一,海上长城!


山西篇:

在这里,长城遇见黄河

与长城黄河并行!这条公路,此生必驾


内蒙古篇:

打开内蒙古的地图,随手画个圈儿,都有一段长城——


辽宁篇:

这里,曾改写教科书!明长城东起点其实在——

全球每卖4件泳装,就有1件来自这座长城边的小城


吉林篇:

意不意外?中国最东端的长城居然在这儿——

为长城,他们踏遍上百座山峰


黑龙江篇:

“梦里都在守长城”


山东篇:

“齐长城是‘长城之父’,理应拥有身份!”


河南篇:

长城非秦始!溯源“中国龙”——


陕西篇:

癌症晚期的美国小男孩说,想在中国的“长桥”上拍照……

来到“巨龙”的中心!黄土高原怎么变“塞上江南”了?


甘肃篇:

长城脚下长鲜果,戈壁滩上有海鲜!

穿越千年时空,沿着丝绸之路走长城!


青海篇:

中国海拔最高的长城,在这里!


宁夏篇:

80多年前,毛主席路过此地,留下名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城是哪?“竟然不是八达岭!”

修长城,竟然还要摸索土的配方?


新疆篇:

新疆也有长城?有,还不一般!

万里长城的终点在哪里?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刘冕【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